助听器
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  | English
听力康复课堂-自然之声官网
当前位置:首页>>听力康复课堂>>了解自己的听力>>详情页

为何一巴掌就会致耳聋?

文章来源:吉林助听器   文章发布时间:2017-11-23   浏览人数:621

    有时候,我们会听到这样一些事件:打了一巴掌,小孩就聋了。小孩感冒去医院打针,后来耳朵就聋了。为何总有这么多耳聋“意外”的发生?
  其实,这都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。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》表明,我国有听力残疾2054万人,其中至少有1000多万人是因为遗传原因而引发的耳聋。有些孩子在出生前就失去了听力即先天聋,有的孩子对脑部震荡极其敏感,一巴掌就致聋了;还有一些孩子,和迟发性聋一样,在传统新生儿听力筛查中不能够被筛查出来,但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,由于使用了类似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,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损伤,严重者一针致聋。
  为了让这些悲剧不再上演,北京、成都、大连、长治、郑州等16个城市纷纷启动了耳聋基因筛查示范应用项目,三年来已对近百万名新生儿进行了耳聋基因检测,从而避免了包括家族亲属在内的23000多名药物性耳聋敏感人群发生药物性耳聋。以每名耳聋患者一生要耗费70万元公共卫生资源计算,我国耳聋基因筛查项目仅药物性耳聋单个检测指标就已产生162亿元的经济效益。
  健康人也有可能生育聋儿
  其实,并不是只有耳聋残疾人才会生育聋儿。临床数据显示,90%的聋儿的父母听力是正常的,但即使听力正常的夫妇,由于携带了耳聋基因,也面临生育聋儿的风险。数据显示,100个听力正常人中,有6个人存在耳聋基因缺陷,如果同一类型的耳聋缺陷者结为夫妇,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人。
  更可怕的是,药物性耳聋是母系遗传的,也就是说如果妈妈携带药物耳聋基因,她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因为使用这类药物致聋,并且她女儿的孩子也会因为使用这类药物导致耳聋。不过如果她生的是男孩,这个男孩就不会把这种基因遗传给他的下一代。
  而让我们担忧的另一个事实是,这种夺走无数人听力的药物由于它强大的抗感染作用,并对某些特定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所以在临床中仍被广泛应用。然而问题是,医生也不能从外表看出谁不可以使用这类药物。而对于迟发性和药物性聋,由于没能引起关注,从有声世界走入无声世界的悲剧还会继续发生。
  耳聋“意外”可以避免
  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,就可以确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药物聋易感者,只要终生不使用这类氨基糖苷类药物,就能避免‘一针致聋’。
  在我国,国家卫计委早已将听力筛查列入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并在全国普及,但是传统新生儿筛查技术只能筛查出先天性耳聋即出生已聋的孩子,对于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敏感的孩子,却无法筛出。
  如果在两三岁以内较佳的干预期进行干预,尤其一生下来就做基因检测,对于先天性耳聋患者,尽早配备电子耳蜗或助听器,即便孩子已经耳聋了,在语言发育期进行及早干预,他就不会又聋又哑,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交流。而对于药物聋敏感个体发放一张‘用药指南卡’,看病时给医生出示这个卡片避开禁忌药物,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聋了。


地址:吉林市船营区吉林大街和解放大路交叉路口西南角(九中对面)

电话:0432-6656005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 

热线电话:400-700-8595